白鼻子病,是從2001年最開始在東北最為典型。開始的時候,東北的鄉親們發現自家飼養的狐貍、水貂、貉子的鼻子頭,由黑色慢慢的出現了紅點,然后面積逐漸擴大,隨后就出現白點,最后,鼻子頭一個個的都變白了。接著還發現爪子逐漸的長長、變白;腳墊也變白、增厚。開始想到,鼻子頭、爪子、腳墊變白就變白吧,反正也不影響賣皮。但是,后來發現,鼻子頭、爪子、腳墊變白的動物,有的生長逐漸的往回縮小,有的前腳的前臂部逐漸的掉毛、掉皮屑,最后很難支撐身體;留做種用,發現后代的成活率很低,并且生產性能很差。于是,白鼻子病就逐漸的流傳開來。白鼻子病,只是一個小名。由于發現的時間較短,我們都還在不斷的研究之中,這種病的真正的大名還沒有確定下來,所以,我也只好跟著叫白鼻子病了。
1、原因:
把它當成細菌病治療,效果不佳;把它當成寄生蟲病來治療,效果還是不好。最后,我們結合生產實際中的飼料使用情況,從營養的角度去想辦法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因此,我們初步判定,這種疾病,是由于我們飼養毛皮動物的飼料長期的不平衡所造成的。按照這種思路去治療,從2001年底到2003年的長期觀察的療效的基礎上表明:效果很好。從而也驗證了我們的判斷是正確的。
這種疾病,現在已經立項,啟動了正式的研究程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事情的真相會很快的浮出水面。通過實際生產中的經驗
,還是應該從營養平衡的角度去解決生產中目前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研究發現,白鼻子病,實際上主要就是由于營養代謝失衡而引起的綜合性的營養代謝障礙疾病,主要是由于生產中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氨基酸的缺乏或者是比例的不平衡引起的。
2、臨床表現:
在生產中,白鼻子病有如下的幾種可以看到的表現:
A.鼻子發白:鼻子由黑色或褐色逐漸的出現紅點--紅斑--白點--白斑;
B.腳墊發白、增厚、開裂、疼痛,還有個別的潰瘍;
C.爪子長、發白:有的是個別的爪子很長,有的是其中的一個爪子發白,有的是所有的爪子全部發白;
D.還有一種很特殊的表現干爪,有的鄉親們叫著干爪病。爪子發干,無肉;顏色很深,呈深紅色或暗紅色;產生大量的皮屑,不斷的脫落;直立困難。